Facebook 起源與社群網絡的本質

by laiyuchia0109
0 給點意見吧

從臉書的創始故事及發展看人對社交的本質需求

按照慣例, 分享我自己學習中覺得有趣又受用的知識, Facebook一直都是充滿話題性的公司, 本篇依然是從“吳軍的谷歌方法論”中整理出來, 關於臉書從創辦至今, 故事都充滿傳奇性色彩, 一定要給他寫一篇!

人對通信的依賴

2011年學者們統計, 手機用戶平均每6分鐘看一次手機, 這個數據到2016年已經縮短為平均每4分鐘看一次手機, 其中只有20–30次是打電話, 剩下的100多次都是在使用FB/IG等社交網絡, 很多人會覺得是手機惹的禍, 實際上裡面的根本原因來自於人類本身對通信的依賴, 今天和上一代人的區別只是通信手段的不同僅此而已

這就是我的平均看手機, 我是個上班族!

暢銷書「人類簡史」中提到, 人類主宰了世界並不是因為比較聰明, 而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具有更強的語言能力, 可以有效的溝通信息, 這使得人們可以互相團隊合作, 在打群架中勝出。溝通使得我們能把上一代所學的經驗及知識傳給下一代, 這遠比其他物種透過基因傳遞信息要來得有效的多

社群網絡的起源

早期網路用戶大多使用郵件或傳真進行溝通, 但這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即時通訊, 情人們肯定不滿足於只用郵件溝通。後來美國1996年推出ICQ即時通訊軟件, 騰訊有QQ, 而台灣最早期用的是Yahoo的即時通等, 但這些產品充其量只能發送簡短消息, 功能並不強, 算不上是具有社交功能, 也沒有社交網絡, 因為不具有以下四個特性

1. 用戶創造自己的用戶資料(profile)
2. 用戶可以創造內容, 並且保留通信紀錄
3. 允許大眾透過某種權限瀏覽和訪問特定用戶發布的信息
4. 用戶可以透過某種方式找到新的社交對象

這四個特徵將通信從親朋好友之間簡單的溝通, 擴展到大範圍的社交活動, 而且能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 最早定義以上四個社交規則是矽谷的”Friendster”, 值得一提的是Friendster用戶在短短的幾個月獲得三百萬用戶, 這說明社交是人的本性

Facebook怎麼來的?

一切起源於哈佛

Mark.Zuckerberg(本篇之後稱呼他為馬克)是個哈佛大學的電腦天才生, 基於男人找辣妹的需求, 他做了一個叫“FaceMash”的網站, 意思是根據臉蛋調情, 網站上放了哈佛九個宿舍女同學的照片, 讓同學評選辣妹, 很快聚集了人氣, 但因為侵犯肖像權很快這個網站就下線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馬克的三個基因, 這也體現在臉書後來的發展上

1. 天生具有很好的產品意識和快速開發的能力
2. 把握年輕人對異性渴望的需求
3. 完全沒有版權意識和對個人隱私的重視

馬克的產品雖然很快消失, 但是卻引起哈佛高年級生溫克夫斯兄弟的注意, 這兩個人一直想做個專門為大學生設計的社交網站, 他們說服馬克只要把哈佛的金字招牌打出來, 網站一定很有人氣, 當然這也是個事實, 很多女生會到哈佛門口釣金龜婿, 馬克很快就被說動了, 而溫克夫斯兄弟心思都在划船上, 他們想要奧運金牌, 一門心思全去划船了。馬克領了任務後在2004年初上線了“The Facebook”的社交網站, 給哈佛的大學生使用, 並且是實名制網站, 規定要有哈佛的信箱才能註冊, 所有個人資訊是真實的, 此網站就將網路以及一個人的現實身份對應起來, 由於年輕人需要性愛(Young people need sex)很快的這個信得過的網站立刻竄紅, 才短短一個月就有一半的哈佛大學部學生註冊

很快, 馬克一個人忙不過來, 自己找人組成了一個團隊, “The Facebook”開始向其他學校拓展, The Facebook一開始的做法是, 一個一個學校拓展, 這很顯然不是一個有效的商業拓展方式, 主因於一個聯合創辦人沙弗利餿主意所賜, 學生時代的馬克很顯然對商業不了解, 是個只會寫程式的書呆子(Nerd), 沙福利當時是學生會會長感覺很有生意頭腦, 但事實證明前期的Facebook是走錯了路

引向正途

將Facebook引向正軌的是矽谷著名創業者帕克(Sean Parker), 帕克也是當時最大社交網絡Friendster的顧問, 可謂對社交網絡非常精通, 帕克有次在和一個史丹佛的女生發生一夜情後看到對方一起床就在上Facebook, 看到後覺得這個網站前途無量, 直接跑去波士頓找馬克, 帕克見到馬克後立刻糾正馬克這種一間一間大學拓展小家子氣的想法, 帕克說必須去矽谷從風險投資人那獲得創業資金並且立刻佔領美國及歐洲的所有大學

去了矽谷後, 馬克聽從帕克的建議將名字從”The Facebook”改為”Facebook”, 這樣Facebook就從諸多社交網站變為一個專有名詞, 在矽谷各風險投資人的投資下, Facebook快速發展, 上市並且成為市值超過五千億的公司

從Facebook及其創辦人馬克的故事可以總結以下

  • 好的商業要尋找人永恆的主題

比如衣食住行、社交、服務、醫療, 技術出現後, 可以為這些主題賦予新的含義, 但核心商業邏輯必須符合人性

  • 社交是人的剛需

特別是青年男女, 成功的社交網站都找到了社交網絡的基本規律

  •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溫克夫斯兄弟只有想法並未落實, 一心指望別人幫忙, 這種心態已經決定他們成不了大事, 人生還是挺公平的

  • 事業增長要爭取做到指數增長而非線性:

一個人格局多大, 決定他能做多大的事, 年輕格局小做的錯誤決定一旦發現要盡快止損

  • 創業乃至於小至個人, 環境很重要

看到了並且親身經歷才會相信, 有了不同思維才會有不同的做法, 因此塑造一個人思維的環境很重要

以前我總覺得創立公司離我很遙遠, 但Facebook的創業故事及經歷充滿了人性寫照, 我第一次聽到時覺得深刻無比, 也應證了許多每個人人生中會遇到的一些情境, 希望對你在思考上有所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再麻煩幫我拍拍手, 我將和你分享更多傳奇故事!

免費註冊Liker並幫我按讚讓我獲得額外收入!

0 給點意見吧
0

You may also like